本報記者鄧梅輝 張湘河 肖軍
  蔣劍平 廖聲田
  金秋時節,武陵山區橘紅橙黃,果實壓枝。
  武陵山,橫跨湘鄂渝黔71個縣市區,險峻而秀麗。由於多種原因,長期以來,這一帶貧困落後。2011年11月,國家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啟動。
  我省武陵山片區,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張家界市、懷化市、邵陽市,以及常德市的石門縣、桃源縣,婁底市的新化縣、漣源市、冷水江市,益陽的安化縣,共計43個縣市區,其中37個納入了國家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去年,共有貧困人口383.36萬人,占全省貧困人口54.5%。
  如何儘快讓武陵山區的“窮哥們”都過上好日子?多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為此孜孜以求。
  去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武陵山腹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扶貧開發工作,他強調,要精準扶貧,真扶貧、扶真貧,做好發展生產、公共服務、全民教育三件大事,把片區攻堅、直接幫扶、整村推進、產業開發等工作做深、做實、做細。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打贏新形勢下扶貧攻堅戰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我省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按照“精準扶貧”的要求,開始譜寫新的篇章。去年,整個片區地區生產總值、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比上年增長10.6%、12.1%,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片區37個縣年度減少貧困人口67.69萬人,占全省減貧人口53.3%。今年,全省力爭減少貧困人口100萬人,其中武陵山片區57萬人。
  真扶貧,扶真貧
  10月底,記者來到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村民施成富家。在當地,苗族老漢施成富已成“名人”。去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八洞村考察時,在施成富家的院壩里,與村民們圍坐一起,親切地拉家常、話發展。在新華社記者拍攝的一張照片上,施成富老人坐在總書記身邊,咧著嘴笑。
  十八洞村是一個苗族村,全村939人,去年人均純收入1668元,僅為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8.75%。就在這個苗寨,習近平總書記作了有關“精準扶貧”的重要講話。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打好新一輪扶貧攻堅戰指明瞭方向。去年11月6日,省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強調,要牢記總書記的期望和囑托,帶著感情和責任做好扶貧工作。要堅持真扶貧、扶真貧,把有限的幫扶資源瞄準最需要幫助的困難群體,真正扶到最需要的地方和最需要幫助的農戶去。
  精準扶貧,就是科學扶貧、精細化扶貧。要瞄準貧困人口,一戶一戶地扶,一個一個地幫。而其前提是精準識別,即把真正的貧困人口找出來。
  據扶貧部門介紹,以前確定的貧困人口數,是統計部門根據農村住戶調查樣本數據推算出來的。我們只知道全省有多少貧困人口,但究竟是誰並不明確,貧困原因具體是什麼也不是很清楚,導致工作中存在許多盲點,使一些真正的貧困人口沒有得到有效幫扶。所以,只有把底數摸清了,建立起統一的扶貧信息系統,才能變大水漫灌式扶貧為精準滴灌式扶貧,實現真扶貧、扶真貧。
  按照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守盛的要求,我省把花垣縣、十八洞村分別作為精準扶貧先行先試聯繫縣、聯繫村。並於今年1月和4月,分批啟動了全省重點縣和麵上縣貧困人口識別登記工作。
  貧困人口識別,通過農戶申請、入戶調查、村民評議、審查審核、公告公示等程序進行,一個程序都不能少,力保識別準確有效。識別後,再將其劃分為生產生活條件惡劣型、生產生活條件落後型、技能缺乏型、產業滯後型等類型,建檔立卡、動態管理,以便開展針對性幫扶。(下轉10版)
  到今年6月底,全省704萬貧困人口識別確認基本完成,其中武陵山片區340萬人。10月底建檔立卡也基本完成,即將實行信息化管理,並實現全國聯網。屆時只需打開扶貧信息網絡系統,就可知道哪些人屬於貧困人口、因何致貧、需要如何幫扶、幫扶責任人是誰等信息,為政府和社會各界扶貧提供準確依據。
  在十八洞村,施成富告訴記者,他家被確定為貧困戶後,在改房、改廚、改廁、改圈、改浴等方面得到了扶助。條件改善後,他還在自家院壩里開辦了農家樂。長期在外打工、快40歲的兒子也找到了媳婦。看著兒子、媳婦在為來吃飯的客人忙碌,老人咧著嘴,開心地笑了。
  通道坪坦鄉陽燦村村民楊劍也被“識別”為貧困戶,並被劃分為技能缺乏型和生產生活條件落後型。駐村聯戶幹部帶他到懷化職院學習養蠶技術,還為他申請了種桑養蠶項目扶持金。他信心滿滿地說:“扶得這麼細,一年脫貧沒問題。”
  低保保生存,扶貧促發展
  精準扶貧不光要求扶貧對象精準,還要求扶貧資源配置和幫扶措施精準。按照“低保保生存、扶貧促發展”的要求,根據各家各戶不同情況,採取全方位、多層次扶持,有的享受低保五保,有的助其安居樂業,有的幫其提高技能,有的扶持發展項目,因人而異,不搞“一刀切”。為此,我省加強分類指導,實行一鄉一策、一村一策,做到一家一戶一本臺賬、一個脫貧計劃、一套幫扶措施,需要低保給低保,需要資金給資金,需要培訓給培訓,需要項目找項目。
  去年以來,我省在武陵山片區共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5億多元,對片區60多萬貧困對象按年人均400元標準進行扶持,啟動到戶扶持項目15萬多個。同時,大力實施“整村推進”,共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近10億元,實施了全省453個國定貧困村、286個高寒山區貧困村的“整村推進”,這些村主要集中在武陵山片區。
  “精準扶貧好比滴灌,駐村幹部就是滴灌的管道。”懷化市政府一位負責人說。
  為實施好精準扶貧,我省進一步規範和加強駐村扶貧幫扶。實行省市縣鄉四級聯動,實現貧困村駐村幫扶全覆蓋。駐村幫扶重點做好水、電、路、業、房和環境整治“六到農家”,以及就學、就醫、養老、低保、五保和集體經濟“六項工作落實”,前者是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後者是提供基本保障、托住底線。
  自治州實行“領導聯點、單位包村、隊員駐村、幹部扶戶”。從副處級及副處級後備幹部中選派人員,駐村擔任108個重點移民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並由1000個單位“一對一”幫扶1000個扶貧村,“村裡不脫貧、單位不脫鉤”。擬提拔幹部必須具備建整扶貧工作經歷,沒有的在兩年內補上。
  懷化派出700多個幫扶工作隊駐村,覆蓋全市貧困村,不脫貧,不脫鉤。張家界、邵陽等地,都為所有貧困村派駐了幫扶工作隊。
  同時,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大力推進產業扶貧。
  在自治州州委書記葉紅專的扶貧聯繫村——鳳凰縣臘爾山鎮追高魯村,推出了“1+5”產業扶貧模式。即聘請一名科技特派員常年駐村指導,並制定一個產業發展規劃、成立一個專業合作社、建立一套土地流轉機制、創辦一個產業示範基地、引進一批農產品銷售客商。依照這一模式,村裡成立了富民蔬菜專業合作社。今年全村種蔬菜1600多畝,其中辣椒1400多畝,全村蔬菜總收入有望突破400萬元。
  邵陽新寧縣重點發展臍橙等特色產業,取得好效益。全縣種臍橙30多萬畝,年收入5億多元。此外,南竹、中藥材、煙葉種植也達到相當規模,成為農民增收主要來源。
  張家界市既是旅游勝地又是貧困地區。根據這一實際,今年市財政安排100萬元專項資金,開展旅游扶貧試點。武陵源區也安排資金350萬元,對中湖鄉實行旅游扶貧整鄉推進。今年7月,省扶貧辦將武陵源區定為整區推進旅游扶貧示範區。目前,省政府正推薦張家界市申報國家旅游扶貧試驗區。
  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
  談起產業扶貧,芷江侗族自治縣扶貧辦的同志深有感觸地說,以前我們習慣於給錢給物,看上去是瞄準了貧困人口,但扶貧開發資金打卡到戶後,有的農民可能買幾瓶酒、幾斤肉就沒有了,對於產業發展難有大的成效。而且由於扶貧對象是產業發展中的弱勢群體,缺資金、沒技術、不懂管理,因此在當地產業發展中,他們的參與程度很低。
  針對過去的弊端,在推進精準扶貧中,我省改革產業扶貧方式,提出了“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窮人能人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的新思路。改普惠式政策為差異化扶持政策,改“給錢給物”、打卡到戶為直接幫扶、委托幫扶和股份合作,鼓勵貧困地區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與貧困農戶建成利益共同體。
  近年來,芷江探索“扶貧對象+龍頭企業+銀行”模式,由縣扶貧辦牽線、和翔鴨業擔保,每個貧困戶從縣農行貸款5萬元作為股本,投資到和翔輝鴻養鴨合作社發展芷江鴨養殖。今年3月,投資養鴨的94戶貧困戶每戶分紅4000元。
  邵陽縣瓦屋油茶豐產林基地是去年啟動建設的,採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前10年由公司租賃農民土地發展油茶,10年後農戶與公司按收益四六分成,受益人口6739人,其中貧困人口1537人。基地已發展油茶3080畝,計劃近兩年內發展到6000畝。
  在武陵山片區,為緩解地方和貧困農戶“貸款難”、“貸款貴”,我省還創新開展金融扶貧,推進金融組織、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創新。如引進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和農信小額貸款項目,在片區15個重點縣成立農民自立服務社;支持沅陵縣開展金融改革試點等。在懷化市,還組建了農業產業扶貧融資擔保有限公司,註冊資金2億元,在今年9月底正式開展金融扶貧信貸業務。
  我省武陵山片區還從各地實情出發,不斷拓展扶貧開發新途徑。如把扶貧開發與推進新型城鎮化結合起來,讓有能力、有願望的農民加快轉化為市民;加強工業園區建設,帶動進城務工農民入園就業等等,走出了一條條行之有效的脫貧致富新路。
  秋陽灑在群山上,果實掛滿枝頭,武陵山區色彩最絢麗的季節來了。
  ■短評
  扶貧開發邁入“精準時代”
  梅輝
  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扶貧工作時,首次明確提出,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我們打贏新形勢下的扶貧攻堅戰提供了行動指南。
  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一年來.我省大力實施精準扶貧,扶貧開發工作取得新的明顯成效,扶貧開發開始邁入“精準時代”。
  實施精準扶貧,必須變“漫灌”為“滴灌”,以需求定政策,要真扶貧、扶真貧,把有限的幫扶資源瞄準最需要幫助的困難群體,真正扶到最需要的地方和最需要幫助的農戶去。為此,省委、省政府精心部署,加強分類指導,實行一鄉一策、一村一策,做到一家一戶一本臺賬、一個脫貧計劃、一套幫扶措施。實踐證明,這是行之有效的。
  實施精準扶貧,必須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各地區位、交通條件、資源稟賦等不一樣,貧困農戶家庭情況、致貧原因等也不盡相同,應當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戶制宜,使幫扶對象更加準確,工作措施更加突出,資源配置更加精準,扶貧管理更加精細,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前,我省扶貧任務還十分艱巨,啃的是“硬骨頭”,趟的是“深水區”,打的是“攻堅戰”。各級黨委政府必須站在全局和實現中國夢的高度,堅定信心,積極作為,進一步加大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力度,時刻把貧困群眾冷暖安危掛在心頭,以精準扶貧為總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連片特困地區為主戰場,以脫貧奔小康為首要任務,統籌抓好發展生產、公共服務、全民教育三件大事,加快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
  在精準扶貧上下的力氣大一點,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就會快一點,我們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會近一點。  (原標題:陽光灑向武陵山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egvm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