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車日”,廣州晚高峰時段的東風西路車輛密度並未減少。記者陳安攝
  廣州第七個“無車日”不設限行區域 街坊稱“務實”
  昨日是第七個“無車日”,本次“無車日”廣州沒有設置限行區域,只是“靜悄悄”地倡導市民群眾“綠色出行”。記者走訪公交、停車場發現,雖公交增加運力投放但私家車出行卻未見明顯減少,早高峰常規擁堵路段也“照堵不誤”。市交委受訪時表示:“正通過地鐵、輕軌、公交專用道及環保車輛等的增設發展廣州的公共交通,對於市民出行方式不做強制要求”。
  文/記者 劉冉冉
  擁堵指數同比上周有所下降
  昨天早高峰記者先後乘坐233、B25路公交車體驗“無車日”的公交車廂,均覺人滿為患。
  記者查閱行訊通發現,昨天早8時左右中心城區的TPI(交通擁堵指數)迎來第一個高峰,數值雖比上周同一時段略低,但仍處“輕度擁堵”的級別;而到了19時左右,昨天的晚高峰提前出現回落,比上周同一時段下降了一個等級,由“中度擁堵”下降到“輕度擁堵”。
  私家車未減常堵路段“照堵”
  昨天早高峰記者行經中山大道、東風路和廣州大道等市區主幹道,街上依然是車流如梭,“該堵”的路段還是堵。“今天是‘無車日’但今年沒設立限行區,也無強制要求,所以還是開車上班。”廣州大道上記者隨機採訪的一位車主說。
  上午10時32分,記者在珠江新城一處商業寫字樓停車場看到僅過半車輛停泊,管理員表示:“比去年還是少了很多,但也只是這一兩個月的事,因為漲價嘛。”
  昨日傍晚下班高峰時段,記者在人民路、解放路等多個市區主幹道看到,路上依然車水馬龍。交警表示,昨天與平時差不多,一方面是私家車減少上路的幅度比較小,另一方面是部分路段在施工。
  增加運力發展廣州公共交通
  記者昨日隨機採訪了30位市民,只有不足四成知道昨日是“無車日”。
  記者從市交通部門瞭解到,往年“無車日”廣州會設置市府周邊等路段為限行區域,大部分單位公車“不上路”,也會組織現場宣傳活動,但從去年開始到今天已連續兩次不設置限行區。
  對於廣州取消設限行區域的做法,大部分街坊稱“務實”。不少街坊認為,公交綠色出行的理念很值得提倡,但最好不要流於形式,“僅靠一兩天不開車不但沒有作用,還影響了市民的正常生活。”
  市交委昨天表示,“無車日”是一種公益活動,是一種倡導,而不能是行政強制,不會借公益的名義剝奪市民出行的權利。
  市交委透露,目前正在通過地鐵、輕軌、公交專用道及環保車輛等的增設發展廣州的公共交通。
  無車日依舊會開車上路。我不知道自己一天不開車的貢獻有多少,但由此帶來的損失、造成的不便卻很明顯。
  ——阿麗
  地鐵老是擠不上,公交輾轉費時,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搞無車日只能是一年一天“形式”一下,市民還是會選擇買車、開車。
  ——邱小姐
  記者手記
  公共交通暢通 市民自然會用腳投票
  今年廣州第七次參加“無車日”,都說七年之癢,這一次廣州回到原點——沒有限行區、也沒有領導在鏡頭下步行上班——低調是關鍵詞。
  源自法國的“無車日”,2007年第一次走進中國,當年廣州缺席了,官方指實施難度較大,民意代表也稱不參加並非不重視環保。2008年開始,廣州連續五年舉行“無車日”,在市府周邊設限行區、封存公車,同時有市領導步行上班的新聞。去年開始,限行區取消,公車方面不再要求。今年更加低調,政府未再組織現場宣傳活動,一切似乎又回到了2007年的秋天。
  民意很現實:地鐵擁擠、公交緩慢、的士難打,假如經濟能夠負擔,為何不開車?一天小範圍限行,作用有多大?儘管已經來到第七年,但受訪市民大多不知道昨天是“無車日”。
  “無車日”的初衷,是倡導環保和綠色出行。以目前的交通狀況,若為“無車日”而無車,影響出行便利是顯而易見的,但環保的長遠利益又不甚明朗,也難怪市民不感冒。因此,完善公共交通是“無車日”題中應有之義,若公交地鐵足夠便捷,市民自然會用腳投票。
  要實現環保的交通,在系統設計上作出改進,鼓勵綠色的交通方式,增加公共交通的投入,發展新能源取代傳統燃料,都是政府的職責。目前處處斷頭的單車道、等待多趟都擠不上的地鐵、部分不能直接上新能源牌照的純電動車……除了設限行區,廣州的“無車日”還有更多形式之外的任務可為。(記者李天研)  (原標題:無車日車多 增運力緊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egvm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